近日,广东华电前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顺利收到来自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发放的759万元补贴确权贷款,这标志着广东省内首笔风电行业补贴确权贷款正式落地,这也是中行系统内首笔发放的补贴确权贷款,实现了同业首创无抵押确权贷款模式新突破,为广东可再生能源企业良性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有些地方、行业、企业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表现在3方面。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拉开了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幕。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 0227—2021)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JR/T 0228—2021)两项行业标准。兴业银行作为起草单位,参与了上述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
近年来,云南省弥勒市朋普镇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利用荒山种植柑橘、大枣、石榴等经济林果,荒山“披绿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镇有2800余户村民种植经济林果,年产值可达1.327亿元,绿色产业成村民的“绿色银行”。
作为金融支持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抓手之一,碳减排支持工具备受市场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期召开的下半年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这表明,碳减排支持工具从研究走向落地又近了一步。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发布首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聚焦金融服务和交通运输、农业食品、工业制造、建筑、数字信息六大行业,调研全球55家企业在降碳减排方面的先进实践,并深度研究分析7家代表企业的实践案例,提出九大具有普适性的重点碳中和举措,为相关行业企业实现自身业务及价值链碳中和提供指引。作为可持续金融的积极实践者和先进典型,兴业银行开发多元绿色融资产品及服务、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帮助同业开发绿色金融解决方案等碳减排亮点行动,入选金融服务业实践案例,并成为7家被重点研究分析的代表企业之一。
低碳行业的企业不都是“乖孩子”,高耗能企业也不都是“坏孩子”。金融机构要在确保自身业务可持续性、积极支持相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上,对传统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谈“碳”色变,更不可简单对传统高碳行业踩踏式、冒进式抽贷和断贷以及到期不续贷。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不应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或用来打击他国的贸易壁垒。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将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绿色经济结合,是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必答题。要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修路铺桥而不是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面向全球投资人成功发行100亿元“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这是国家开发银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和作用,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今日召开的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欧阳卫民介绍称,今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本外币贷款1.69万亿元,新增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5171亿元。截至6月末,开发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7万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济南举行。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省副省长汲斌昌出席研究院第一次联席会议并讲话。
截至6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今年已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发放贷款705亿元,全年安排发放1000亿元以上,积极支持河湖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重点领域,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民生补短板、共建“一带一路”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发展。